河北新闻网

让文化唱主角——访霸州市委书记杨杰

    在霸州这座县级城市,每月28号的“月月唱大戏”让戏迷们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来自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等各省级以上艺术院团的演出,其中不乏梅葆玖、叶少兰等名家大腕儿,这个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已经从霸州本市辐射到周边的省市地区。在霸州,这样的文化现象不止一例,中国自行车博物馆、李少春大剧院、胜芳古镇彰显出霸州在文化建设上的成绩,被媒体称作“霸州文化现象”。在这背后,霸州文化建设的思路是什么?霸州的文化发展可以提供怎样的借鉴经验?近日,霸州市委书记杨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解读文化创新的“霸州样本”。

 

 

   

记者手记

    在霸州的中国自行车博物馆,没有几辆自行车来源于霸州。关于这座博物馆的落成,有一个小故事。自行车收藏家王明玺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倾心收藏了产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品牌的精品自行车300多辆,但王明玺一直苦于无处存放这些宝贝。在一次电视节目中,王明玺表达了想为这些自行车寻找归宿的愿望。霸州市领导看到这期节目,萌生出在霸州建设一座博物馆来收藏这些自行车的想法。经过霸州领导几次去北京找到王明玺进行协商,最终把这件事谈了下来。就这样,霸州“无中生有”,建成了这座目前世界自行车展馆中藏品最多、种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自行车博物馆。霸州市领导在文化领域的敏锐意识可见一斑。

    在霸州,能感受到从领导到群众对于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尊重。参观中,免费对市民开放的李少春纪念馆,不时传来票友们练嗓的声音,里面的古典小戏楼,布置精致,格调高雅,让人感叹这座县级市在文化设施建设上对品质的追求。据霸州市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介绍,杨杰书记喜欢唱戏,而且唱得很好,有时会来戏楼唱上一段,和票友们交流切磋。正如杨杰所说,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两种“文化自觉”相互碰撞融合,才使得我们毅然决然走上这条文化强市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霸州市已有高桥古音乐会、胜芳花灯、胜芳镇南音乐会、张庄音乐会四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信安杨六郎传说、北燕家务音乐会、尚家笙制作技艺、王庄子昆曲、盂兰盆会等十项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历

    早在旧石器中期,就有人在这里生息繁衍,秦属广阳郡,汉属益昌县,五代后建置霸州,因建于霸水河畔而得名。宋辽之际,霸州的益津关、淤口关和雄州的瓦桥关作为南北交通咽喉,号称“三关”,宋人称:“此固三关之锁钥,实则冀中之机枢”。1990年撤县建市,为省辖县级市。2005年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首批扩权县(市)之一。文化传承史沿革

    从旧石器的石犁和商周的陶罐,到春秋的铜剑和秦汉的瓦当;从西汉名将韩信的兵塞、后汉时期的龙泉禅寺,到宋代丞相文天祥的爱国诗篇;从杨六郎抵御外虏的古栈道,到清乾隆帝“胜水荷乡,万世留芳”的批谕,无不展现出霸州文化的浓郁和厚重。近年来,霸州全力打造戏曲之乡、翰墨之乡、词赋之乡、温泉之乡和胜芳古镇“四乡一镇”文化品牌,建成李少春大剧院、华夏民间收藏馆等一批精品文化工程,中华戏曲文化大观园等标志性文化设施拔地而起。“文化艺术节”、“月月唱大戏”、“周末小剧场”、“天天办展览”等文化品牌享誉京津。名

    胜芳古镇素有“南有苏杭,北有胜芳”美誉;中华戏曲大观园,整个园区以戏曲文化展示为主线,结合文化观光产品、文化休闲游乐产品和高端养生度假产品构成一心两廊五区的功能分区,形成完整的“吃住行游购娱”形态;茗汤温泉度假村被列为国家4A级休闲度假旅游景区,已成为京津冀等地各界人士旅游、观光、贸洽的首选之地;益津书院被评为国家2A级景区,始建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改建为高小学堂,2006年初霸州市投资1750万元恢复重建益津书院。胜·古迹

    燕赵都市报:2005年,各地还在比经济数字,霸州却在“十一五”规划中将“建设文化名城”列为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并出台了《文化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也是我省首个就文化事业发展专题制定五年规划的县级市。当时这样的决策被认可吗?

    杨杰:2005年,全部财政收入只有7.5亿元的霸州市,基本上是吃饭财政,当时也有人说我们有没有必要在这样的财政收入情况下拿出这么多钱去搞文化,但我们强烈地感觉到文化要素在京津冀都市圈县域竞争中的重要支撑和核心作用,“文化建设如同家庭过日子,绝不能等到成为百万富翁之后再送孩子去上学!”,抓文化就是抓经济,抓文化就是抓发展,于是我们坚持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并出台了《文化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燕赵都市报:在文化设施建设上,霸州是如何解决资金问题的?

    杨杰: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霸州首先落实政策引导。制定出台了投资优惠、奖励扶持等办法,对投资亿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政策。对民间文化培训机构实行“两不一给”(即不收税、不收费、给补贴)政策。二是探索多元投入。在将重点文化设施、公益性文化服务列入财政预算,并在每年增加财政投入的基础上,设立文化发展基金,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吸引域内外企业投资文化设施建设,中华戏曲大观园、国际温泉公园等开发项目全部依靠民间资本投入。

    燕赵都市报:华夏民间收藏馆、益津书院、李少春大剧院……建设各类文化设施离不开资金投入。据说,当初决定投资5500万元建造李少春大剧院时,霸州并不富裕,有不少人对这样做是否值得提出过质疑,您认为这样做值吗?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杨杰:对于文化建设,霸州的发展思路始终清晰。文化是软实力,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霸州要建设“文化名城”,以文化提升城市,必须解放思想,不拘一格,必须有超前意识,敢想敢做,为百姓谋文化福利。

    大剧院建成之后,我们将文化理想变成现实。这成了霸州最受欢迎的文化“平台”。每月28日定期“唱大戏”,每周六有戏迷票友小剧场演出。国内几十家知名艺术院团先后在此亮相,梅葆玖、于魁智、李胜素等当今京剧名角几乎无一例外曾在此献艺。北京、天津等周边地区的观众到这里过戏瘾,甚至山东、河南、山西等地的戏迷也来这里相聚。此外,农民文艺汇演、文化艺术节、京剧票友大赛定期举行,霸州人都可以在此一显身手。李少春大剧院成了闪亮的品牌,老百姓成了最大的文化受益者。此外,我们紧紧抓住戏曲之乡的群众基础和文化优势,做足“戏曲”的大文章。已经建成的中国戏曲大观园容纳了华夏各地有代表性的戏楼微缩景观,收藏了大量的戏曲文物,并雄心勃勃地向“中国戏曲博物馆”进军;同时在建的剧场和会所也将为霸州发展戏曲经济搭建华美的舞台。几年来,霸州传统戏曲的观众队伍迅速壮大,霸州在全国戏曲界和戏曲爱好者的圈子里名声日隆,为霸州发展戏曲相关的文化、旅游产业培养了市场。

    燕赵都市报:文化设施建起来了,如何真正为百姓所用、所享?在这上面,霸州是怎么做的?

    杨杰:在霸州,文化设施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它直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服务效能发挥到最大化,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好不是目的,使用好才是目的。华夏民间收藏馆、文化馆、图书馆、李少春大剧院、胜芳古镇等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科技馆则内设10多个专业活动室,由市教育局和市文联10大协会选聘专业教师义务培训青少年爱好者。霸州以这些吸引众多百姓的鲜活体,不断丰富着品牌特质的服务内涵。

    燕赵都市报:如果说,李少春大剧院在一定程度上依托的是京剧大师李少春的影响,那么“中国自行车博物馆”的建立可以说是“无中生有”的范例,霸州是怎么做到的?

    杨杰:“中国自行车博物馆”,是“无中生有”的产物。博物馆中最早的500多辆自行车,不论哪个年代,英国的美国的还是中国的,没有一辆与霸州有关。但霸州却建起了国内第一个自行车博物馆,也是河北省第一家“国字号”的文化场馆。500多辆自行车来自20多个国家,有数百个品种,其中100年前英国生产的“白金人”,目前世界上仅此一辆,极其珍贵。“中国自行车博物馆”如今在全世界首屈一指,展品也已走出霸州,在全国多地巡展。几年来,霸州地区的骑行爱好者从无到有,队伍已超千人,霸州一些知名品牌的骑行装备销售量直线上升,全国各地的骑行爱好者也不远千里来这里“朝圣”。

    燕赵都市报:霸州3年投10亿资金对有2400年历史的胜芳古镇进行恢复和保护,最终想要达到怎样的效果?这个举措带来的是什么?

    杨杰:2007年4月,霸州全面启动了胜芳古镇修复工程。目前,胜芳古镇的一期修复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最具代表性的三宗宝、四座桥、两大院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古镇游也已经纳入霸州一日游的多条旅游线路中。胜芳古乐、胜芳花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挖掘和保护。如今,胜芳人已经从传统民俗文化中找到了新的商机。听古乐、赏花灯、逛市场……企业将广告印在花灯上,高高悬挂,众多店铺生意兴隆,一系列丰盛的民俗大餐吸引了国内外游人,有力地拉动了当地商业经济发展。

    燕赵都市报:有人将霸州的文化建设称作“霸州文化现象”或者是文化创新的“霸州样本”,您认为霸州的经验可以复制吗?

    杨杰:多年来,霸州的文化建设在这种创新的文化理念指引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化唱主角,把文化发展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以经济发展带动文化建设,以文化繁荣助推经济腾飞;大力建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机制创新提高文化服务的社会综合效应,在良好的文化事业基础上发展文化产业,这是霸州文化发展高出一筹的重要经验。好的经验可以吸取,但由于各地方的经济、文化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还应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探索、实施。

    燕赵都市报:您觉得霸州现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了吗?还有什么规划?

    杨杰:近年来,霸州市依托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政府为主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有针对性地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难点和问题,在制度设计、设施网络、资源供给、服务能力、人才队伍、活动开展、经费保障等方面全面推进,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入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连续十五年保持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市)”的称号。

    “十二五”期间,霸州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继续探索实践,坚持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求突破;在壮大文化产业实力上求突破;在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上求突破,持之以恒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本报记者 杜柏桦/摄 部分图片由霸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冀伟】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