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新闻>>霸州图片新闻

端午近 霸州千年古镇指尖话民俗

2018-06-15 17:16:31 来源:廊坊传媒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记者 张泰源 文/图

胜芳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小镇。这里原为水乡,宋朝时定名为胜芳,取意“胜水荷香,万古流芳”。有着2500年的历史,更有着独特的端午民俗。

在胜芳,端午节除了包粽子,勤劳智慧的胜芳人还会按着古老习俗,将自己美好的情感倾注入布艺之中,其风格或细腻纤秀、淡洁清雅;或粗犷豪放、色彩鲜明,他们创造出了无数动人心弦的布艺作品,用来给小孩子震慑五毒、祛邪避灾,逢凶化吉。

刚一步入古镇,端午节的氛围便已开始弥漫。河道两旁,红灯笼、荷花灯,比俏争艳。

在胜芳,自古聪慧的女子大都擅长女红。胜芳古镇的老街上,有一位手工达人,名叫王淑珍,65岁的她从7岁就开始跟着奶奶学做手工,历经历史沧桑,随着时代的变迁,58年来,老人倔强而又执着的传承着古镇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布艺。

打开王淑珍的一个个柜橱,数十种猪鞋、猫鞋、狮子鞋、鱼鞋、兔鞋、老虎鞋、老虎帽子、老虎枕头、“富贵莲子鱼”......让人目不暇接,其形态逼真的技艺,令人更是啧啧称赞。“这些都是非卖品,一式两份,留给两个孙辈人!留下的是作品,实则是为了传承,让更多人能看到胜芳的端午民俗文化。”王淑珍说。

每到端午,王淑珍都会都会制作出富有新意的各式小香囊挂件来卖。有布粽子、布蒜头、布辣椒、布黄瓜串成的吉祥褡裢,有手工缝制的小老虎,小青蛙鞋,一个个活灵活现……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国民间布艺多用一些象征性的图形,花卉、虫鸟、植物等表达作者祈盼吉祥的美好愿望。

王淑珍介绍,每一个古镇长大的孩子,端午节,给孩子穿上绣有老虎形象的虎头鞋和绣有蝎子、蜈蚣、蛇虺、蜂、蜮的五毒背心,避邪镇恶。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藏有朱砂、雄黄,清香四溢,可以预防某些传染性疾病。外面则包以丝布,用五色丝线缠绕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玲珑夺目。

“这些布艺品主要是给小孩子的,所以面料要选择纯棉、亚麻和丝绸质地,既要拿着舒适,又不能褪色。这是一个有灵气、有生命的东西,每一个布艺都是自然生命的展现。”王淑珍说,既要生动形象,也得吸引眼球。正是这样,王淑珍从最初的选布、构思、设计图案,到后来的裁剪、缝补、刺绣,每一道工序都有特定的要求。

王淑珍的摊子不大,一尺见方的木板托盘上,摆着各式各样的小老虎、青蛙鞋。小老虎最小的仅四公分长、三公分宽,最大的也不超过八公分,大多以红布、黄布缝制,小巧可爱。

她的摊位上最畅销的单品非“小老虎”莫属了,这也是最能彰显胜芳布艺特色的精华之作。“最好看也最难做。”她介绍,虎头、虎身、虎尾及四肢先分别剪出,然后再进行缝补。尽管需要给记者讲解,但她的眼神从未离开过针尖。“线头要紧凑细致,不能露线,布料的纹理也要对齐。”

塞棉花一定要饱满之后才能填充身体,否则四肢就得落空。”最后一步则是点睛之笔,以黑珠做眼,金线缝“王”,老虎便有了威猛之态。尽管已完成,但王淑珍还是会把每个作品端详许久,精益求精。

在王淑珍老人眼里,这些布艺就是一件件艺术品,也是古镇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访中,她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们老胜芳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这些东西,不属于哪一个人,它是属于我们胜芳的,属于我们中国的,我就是爱这些东西,我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传承,去发扬!

古老的技艺都是代代相传,但时至今日,传承起来已不如从前容易。“现在的年轻人不太坐得住,要花心思和时间去学一门不挣钱的手艺就更难喽。”

如今,同是土生土长的胜芳人白玉梅主动接下了传承的重任,跟王淑珍学起了布艺,可王淑珍并不认为这是收徒,她谦虚的说:“我又何德何能做人家的师父呢,我们这是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一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古香古色的街道,芳草氤氲的东淀美景,在传承千年历史的古镇里,悠悠树荫下,王淑珍和她的布艺摊子俨然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在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胜芳布艺历经时间淘洗,成为一绝,也逐渐演变为当地的一个文化符号。

责任编辑:郭宏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