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新闻>>霸州时政要闻

【砥砺奋进的五年】霸州让更多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2017-10-10 10:53:31 来源:霸州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五年来,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和廊坊市委的安排部署,围绕打造文化名城这张名片,积极适应群众对文化惠民的新期待,全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逐步构建起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连续21年保持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市)”的称号,2013年顺利通过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验收,同年,成功获评“中国书法之乡”,2014年被授予“中国文化艺术之乡”,2017年西高村、高桥村、靳家堡村被评为河北省书法示范村。河北省首个国字号博物馆——霸州中国自行车博物馆以及月月唱大戏、周末小剧场等都成为享誉周边的特色文化品牌……霸州日益成为京津冀都市圈中重要的文化名城和旅游目的地。

立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霸州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为基础,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构筑起“以文惠民、以文聚民、以文育民、以文化民、以文娱民、以文养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看大戏,赏书画,咏诗词,泡温泉”这些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已扎根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同时,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文化设施更趋完备

在霸州镇综合文化广场上,几十位衣着鲜亮的大妈合着欢快的乐曲,舞起手中的折扇。比起过去的乡村文化活动场地,这里的配置显然要“豪华”几分--阅览室里新配了多台电脑,多种健身器材装在全新的塑胶场地上,门球场地是草坪铺设的。然而这只是我市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我市把乡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完善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市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15个乡镇全部建立了文化站,并在原功能室标准配备的基础上,又设置了非遗活动室等功能用房,配备了音响、乐器等设备,新增12处乡镇电子阅览室, 386个农家书屋的图书、桌椅和阅览室配置得以更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空白点全都被消灭。其中,信安镇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示范点”;胜芳镇、信安镇综合文化站被评为“河北省百佳乡镇综合文化站”。健全完善的文化设施为群众享受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活提供了便利,群众在这里自导自演、自娱自乐,不但满足了自身的精神需求,还培养出众多文艺团体。

整合历史文化基点和符号,我市先后投融资40亿元用于精品文化设施和特色景观建设,文化馆、图书馆、益津书院、李少春大剧院、华夏民间收藏馆、中华戏曲大观园等一大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使用,并不断改造提升。挖掘2500年历史资源,恢复建设胜芳古镇,重现“北方水乡商业文化古镇”的风采。打造特色景观带,重点抓好“五园、三带、两个中心”特色生态景观建设。众多文化场馆、公园绿地既提升了城市品位,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文化休闲、休憩娱乐的重要场所。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

霸州古称益津,这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城,近年来坚持以文化活水浇灌城乡大地,形成了“放下锄头上戏台,萝卜白菜画出来,田间厂房吟词赋,公园广场村里盖”的独特的“霸州文化现象”,有效推进了我市文化发展。

五年来,我市围绕“戏曲之乡、翰墨之乡、词赋之乡、温泉之乡和胜芳古镇”四乡一镇文化品牌建设,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文化建设始终,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出了一系列享誉全国的文化品牌。

我市作为戏曲之乡,京评梆昆戏迷广布、票友众多。自2006年3月正式启动“月月唱大戏”活动以来,每月的28日已是我市戏迷观众共同赏戏品戏的重要日子,也吸引了京津冀及全国众多一线戏曲院团和戏曲名家到我市献艺,“月月唱大戏”活动让戏迷们不出本市就能欣赏到高水平的演出,凸显了我市戏曲之乡的文化氛围。与此同时,自2009年“周末小剧场”开办以来就被称为“百姓大舞台”, 搭起戏台子,老百姓唱主角。胡琴一响,好戏就要开场。

2014年4月,从范家坊工笔画院走出来的40多位农民画家的160多幅画作,悬挂在河北美术馆的展厅,接受数以千计参观者的检验,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力。我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深厚的群众文化基础。 2013,我市被中国书协授予“中国书法之乡”称号。国家画院艺术交流中心和河北画院分别在益津书院确定创作展览基地。全市共有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农民书协、三县联谊会、刘大为艺术馆、范家坊工笔画院等书法、美术团体20余家,书画爱好者3000余人。成立了霸州作协、诗词学会、谷风诗社、网络文学会等一批文学团队,出版了《霸州历史文化之旅系列丛书》、《谷风诗词选集》、《霸州文苑》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学出版物近千种。

责任编辑:郭宏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